公司介绍

热点追踪|“匆忙”关停地热井,今冬河北数千万平采暖怎么办?

时间:2022-02-17 点击: 676
  原标题:热点追踪|“匆忙”关停地热井,今冬河北数千万平采暖怎么办?
  河北省近期集中关闭取缔违法违规地热井之举,在本报近期刊出《河北地热开发怎么了?》一文后,进一步引发各方关注。
  据河北省地热专家估计,今年该省面临关停的地热井保守量达到1000眼,所涉及供暖面积高达5000—6000万平方米,其中不乏供暖面积达到数百万平方米的区域。
  河北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开发极具前景。那么,关停之后,所涉地区是否将告别地热供暖,对于正致力打造国家级地热开发示范省的河北而言,接下来将如何部署工作?更加紧迫的是,地热开发涉及采暖民生,今冬各地后续采暖将如何接续,能否实现无缝衔接?虽距采暖季还有不到4个月,近日已有多位受访人士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担忧。
  “一刀切”关停
  供暖或存隐忧
  “我们公司‘无证’地热井都已全部关停了。”近日,河北多家地热开采企业人士均向记者证实。而对于记者提出的进一步采访诉求,不少企业又保持了缄口。
  根据近期公开披露数据,截至目前,衡水、邢台、保定三市累计查封取缔的地热井就已超过300眼。
  为按时完成年度关停任务,目前,河北地热井的关停时间表进入倒计时,力度空前。“尤其今年,河北省整治违法违规地热井力度很大,省里要求与地方考核挂钩,所以各地都不敢再拖延了。”有接近河北省政府部门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但多位受访人士不约而同发出警示:“这种近乎‘一刀切’式的集中关停行动,如果后续措施不能及时跟进,或者替代方案欠妥,必然会对今冬供暖产生消极影响。”
  距冬季采暖还有不到4个月,虽然实质影响在各地还未显现,但上述接近河北省政府部门人士对记者说:“我们了解到,近期已经有地方主管部门开始口头表达担忧,认为当地今冬供热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
  而谈及“各地关停地热井后,后续解决方案如何同步推进,省级政府层面有何统筹举措”时,该人士坦言,目前地热井整治工作省里只是出台指导性政策,关停方案、替代方案的选择等这些操作层面的工作,都是市、县级相应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据我们了解,省政府层面还没有统一安排。”
  生态冷暖轻重难分
  致多地陷尴尬境地
  有受访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违法地热井关停后,居民供热的替代方案理应都能接续上马。“替代方案肯定得是清洁取暖。各地可因地制宜采取燃气锅炉、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工业余热等多种形式。”河北省地源热泵技术检测中心主任刘自强对记者说。
  采访中,多位受访人士均向记者强调,“为确保民生供暖不受影响,各地应该吸取2017年‘一刀切’集中关停燃煤锅炉的经验教训,宜在‘不破不立’‘先立后破’原则指导下推进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部分市县替代供暖方案已敲定,相关工作也已正常开展。如邯郸市选用了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接续方案,衡水市采用了工业余热保障居民稳定取暖。一些市县与相关企业的接管洽谈事宜也在正推进中。
  然而,记者调查梳理近两年河北省整治违法违规地热井行动时发现,新替代方案执行过程中,不乏要求老百姓自行承担开口费,甚至要求老百姓自寻热源而遭到抵制、投诉现象。
  “地热供暖成本相对比较低,新的替代方案势必会增加成本,加上政府财政支持有限,供热公司承担不起,老百姓又不愿意埋单,如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有受访专家向记者指出。
  记者注意到,从沧州献县、衡水故城县、辛集市、保定市等地的实践看,将现有地热井进行市场化整合后,实施回灌,被认为是保障民生供暖最经济、代价最小的解决方案,也因此而成为备受多地推崇的方案。
  据介绍,2019年,沧州市献县就批复了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以“回灌特许经营”方式公开招标进入该县地热供暖市场,对辖区地热井进行市场整合,以接管或者合作方式,开展回灌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了回灌的实时在线监管,接管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
  “衡水市故城县力度更大,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原则,由中石化绿源公司取得供热特许经营后,采用‘间接换热、采灌均衡’的先进工艺对辖区地热井进行收购和整合,类似做法可能是破解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回灌困局的一条出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对记者说。
  但他同时指出,“在当前严厉政策形势下,面临如此多的无证问题井,即便让有实力的央企来接管,要实现合法合规开采,同样是棘手难题 。”
  以衡水市为例,此次关停的地热井分暂时性关停和永久性关停两类。据相关人士介绍,永久性关停的是非法开采、无证的地热井;暂时性关停的地热井有合法手续,但是由于政策或者企业自身原因,采矿证到期之后也将永久性封停。这无疑为衡水市的地热事业前景蒙上阴影。
  “近期我们正与自然资源、水利部门积极沟通,现在看来政策还是很强硬的,无证井全部都要面临关停。接下来如何开展工作,是要整合后重新出发,还是另谋其他出路,许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有明确思路,这也让意向接管企业很为难。”另有企业人士对记者说。
  一头牵着生态环境,一头牵着冬季冷暖,接下来,河北省将如何引导各地做好权衡,妥善做好后续采暖持续工作?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跟进关注。
  不应将关停当“禁令”
  地热开采须因地制宜
  那么,仅从技术层面看,这些政策上面临关停“厄运”的地热井是否还可“起死回生”?关闭取缔之后,是否意味着所涉地区将成地热开发禁区?
  “这些地区如果就此终止地热开采,不只对河北,对全国地热行业也将是重大打击。”在刘自强看来,事实上,部分符合条件的地热井还是有补救机会的。
  目前,地热供暖在我国还只是新兴行业,各类地热开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企业实力也是千差万别。与此同时,受近两年清洁取暖大势推动,新的技术理念不断涌现,地热资源开发亦越来越走向深层,水热型地热开采模式之外,“取热不取水”的无干扰中深层地热开采技术也已有成功实践。
  “在此背景下,河北作为全国地热开采事业的先锋军,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一定程度上其实已具备条件。”刘自强说。
  “就水热型中深层地热井而言,100%同层回灌是先决条件,否则将导致该层地下水系统补给失衡。”华北油田地热开发公司副经理李健敏对记者说,地热井能否实现100%同层回灌,与其所处热储层的物性条件不无关系,如果孔渗条件差,地层泥质含量高,会极大增加回灌难度。
  以任丘区域为例,对于2000米深左右的馆陶组地热井而言,因所处热储岩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非均质性强,一般在优质储层分布区能够实现一采一灌;而在非优质储层区,往往需要一采两灌或一采多灌。但因地层泥质成份含量较高,往往在初期回灌能力较高,随着时间推进,回灌能力将会大幅衰减。
  “地热开采井与回灌井打井成本基本相当,原本只需花费200—300万元打一眼取热井,要想实现100%同层回灌可能就需支付较原先高几倍的成本,这对企业来讲显然是不经济的。所以大多民营企业并无推进积极性。”刘自强对记者说。
  “砂岩层馆陶组地热井一对一、100%同层回灌素来就是世界性难题。”庞忠和说,目前,国家正在组织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李健敏指出,“一对一、100%同层回灌”地热开采更易在某些灰岩地层实现。这类灰岩储层存在大量的裂缝、溶洞,在这些地区自然回灌能力可达到5000—7000立方米/天的水平,可真正实现地热尾水100%回灌。但因灰岩热储一般岩层坚硬、埋藏更深,相应开采技术要求更高。且河北省,仅有部分地区存在这类热储。
  值得一提的是,水热型地热开采技术之外,致力“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开采技术也已开始崭露头角。对此,河北省近日已发文明确表态鼓励“取热不取水”,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记者获悉,目前河北魏县、雄县等地都已开始试水。
  如河北省科学院目前正在河北魏县开展的中深层地热井改造试验项目,就正致力探索在原有地热井基础上实现“取热不取水”,目前正在开展下管试验,成效预计将于本月底揭晓。
  据刘自强介绍,该技术理论测算结果,可实现每眼井供暖能力1.5—2万平方米,为原地热井取热面积的30—40%。
  规范开采是当务之急
  主流企业可发挥关键作用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