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冬暖夏凉
时间:2022-01-18
点击:
550
地源热泵运行示意图
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位于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集成了被动式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采光系统等十余项建筑节能领域先进技术。建筑外型整体向南倾斜15度,可以避免夏日阳光直射室内,又不影响冬季日照;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在地下60米深处构筑水循环系统,用冷热交换的办法使室内降温,因而不需使用空调……这是正在工作中的地源热泵机房。
持续的低温,引发了南方地区“集中供暖”话题的发酵和争论。本报也从1月6日起,多次刊发这一问题的相关报道。昨天,记者又专门采访了地源热泵方面的专家,探讨了无锡绿色环保前提下集中供暖的可能。
集中供暖气能源硬件吃不消
在许多无锡市民的想象中,北方家庭里严冬天集中供应热烘烘的暖气是最理想的。国联集团负责供热工程的总指挥徐振华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向居民小区供热的打算。”据悉,要集中供暖,除了改造费用过高,能源供应和硬件设施建设也没有条件。
说起集中供暖,许多南方人喜欢提到不是国家强制供暖却有集中暖气的徐州,但业内人士分析:徐州有许多煤矿,有5家距离主城区较近的热电企业,所以有分批次推行集中供暖的条件。相比之下,另一座不是国家强制供暖的城市武汉,在推行集中供暖上就因为燃气供应无保障而困难重重。无锡既不是能源出产地,也没有国家供暖补贴,集中供暖消耗的能源将让无锡原本就很紧张的能源供应更“吃紧”。目前无锡快速内环内只剩一家市热电厂,硬件条件上也不具备。
更新能源观念发展分布式能源
昨日下午,记者找到了刚刚走出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会场的李俊委员。李俊是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担任总师办主任。记者了解到,他也是无锡集中供暖的“反对派”。“我觉得,目前在无锡推行像地源热泵这样的分布式绿色能源,是比较可行的。不仅成本可大大减少,还能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暖。”李俊说,无锡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消费结构单一。面对节能环保面临的巨大压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李俊介绍,前两年他所在的企业就已经关注“地源热泵”。他曾去过国内国外不少地方进行考察,像芬兰、挪威等极寒地区,好多地方都在用地源热泵取暖。在去年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李俊就和另外3名委员联名提出“促推发展分布式能源产业及推广实施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议。市发改委的回复称:根据《无锡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无锡市区热电联产规划(2012-2015)》,目前无锡正积极推进《无锡市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拟结合无锡市区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启动无锡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试点示范项目,按照“供暖制冷为主,兼顾电力需求”的原则,探索发展楼宇式和区域式分布式能源系统。
据李俊的解释,所谓分布式能源,是指向一定范围的区域同时提供电力、蒸汽、热水和空调冷水的综合加工厂。典型的分布式能源采用冷热电联产方式运行,即首先通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再结合地/水源热泵进入吸收式热泵或者吸收式制冷机进行制热或制冷,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总能源的利用率可高达92%。
示范项目预示无锡未来
去年底出炉的无锡市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项目的公示清单,已经透露出无锡尝试绿色能源、分布式能源供应的路子。记者了解到,第一批示范项目有30个,主要以太阳能为主,已经有锡东高级中学和天一实验中学两所学校开始用太阳能为学生供应热水。第二批示范项目有43个,其中就有运用地源热泵等技术的建筑。像位于新区的大桥实验中学新址,选择的就是太阳能光热与地源热泵结合系统。去年无锡进入第三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名录,获得了7000万元的国家财政支持。
今后,所有无锡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都将获得一笔补助资金,最高可达到40元/平方米。这些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就像是一个个自发的集中供暖/供冷试点:企业自发运作,政府在一定层面给予经济补助,建成后“一劳永逸”。业内人士表示,像曹张新村、溪南新村这样的老新村,目前并不适合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改造。因为先天不足,这些老小区的建筑墙体保温效果很差。
一些市民提出的利用光伏集中供暖的想法,同样在近阶段也不切实际。目前百姓家庭的光热转换,还只能局限在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效能更高的光热转换系统,成本还非常高,国内虽然也开始试点,但多用于工业,民用方面还很少。有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发放补贴由居民自行解决供暖是较为现实的方案。
“要在设计环节就要把地源热泵放进去。”李俊认为,目前无锡对新开发的大型建筑和小区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性规定,决定权在开发商手中。如果无锡能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就有可能在这项技术的推广上取得突破。(记者袁晓岚景玮文李霖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