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展示

2020年中国地热供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新技术有助于缓解能源匮乏局面[图]20

时间:2022-01-15 点击: 622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发布机构 政策内容 2014.2 《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 发改委、住建部 到2020年,通过集中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替代燃煤供热20亿平方米以上,减少供热用原煤5000万吨以上。实施余热暖民示范工程,选择150个示范市(县、区),探索建立余热资源用于供热的经济范式、典型模式,不断改革和完善城镇供热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 2016.12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发改委 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2016.12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改委 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7.3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亿吨标准煤;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8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到2020年,各类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约替代化石能源1.5亿吨标准煤。;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基本解决水电弃水问题,限电地区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度利用小时数全面达到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会用电量中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的指标管理体系。到2020年各发电企业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与燃煤发电量的比重应显著提高 2017.5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 发改委、住建部 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2017.6 《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 中央财政支持试点城市推进清洁方式取暖替代散煤燃烧取暖,并同步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地方政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资金投入,实现试点地区散烧煤供暖全部“销号”和清洁替代,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2017.12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 能源局、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质检总局、银监会 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城市化地区的散煤供暖清洁化,形成公平开放、多元经营、服务水平较高的清洁供暖市场。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最为严重,“2+26”重点城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且所在省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有必要、有能力率先实现清洁取暖 2018.3 《2018年政府工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报告中强调: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氨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2019.4 《关于延续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为支持居民供热采暖,发布“三北”地区供热企业(以下称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三北”地区,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供暖期结束,对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供热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免征增值税 2019.4 《关于完善风电供暖相关电力交易机制扩大风电供暖应用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要求做好风电清洁供暖试点工作总结和发展规划工作,做好风电清洁供暖技术论证工作,研究完善风电供暖项目投资运营机制,完善风电供暖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做好风电清洁供暖组织协调和建设管理工作等 2019.7 《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 要求在峰谷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完善风电供暖项目投资运营机制;规范完善招投标机制,保障燃气壁挂炉、电暖器等清洁供暖产品质量,在燃气壁挂炉、电暖器等清洁供暖产品的招标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因地制宜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在城镇地区,重点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生物质能供暖;在具备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按照以供定改原则继续发展“煤改气”“煤改电”;适度扩大地热、太阳能和工业余热供吸面积。积极探索新型清洁供暖方式,条件成熟的可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研究推广